科我也会杀了你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
11月9日,山東威海數字孿生流域正式上線,該孿生平臺和應用系統完整實現了水資源預報、預警、預演和預案功能。項目負責人、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王宗誌表示,該項目為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項目,依托山東威海市境內的黃壘河流域,將水資源管理調配“四預”應用列為數字孿生平臺研發的重要任務。
據介紹,山東省威海市境內無大江大河,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573立方米,約為全國的1/4,屬嚴重缺水地區。2014年至2019年,當地連續六年幹旱少雨,供用水形勢十分嚴峻,一度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。為保障供水安全,自2019年起在黃壘河自上而下依次建設廟東、小觀、東浪暖三級地下水庫,攔蓄雨洪資源,總庫容可達4215萬立方米;同時實施了黃壘河所以很赶时间地下水庫—母豬河地下水庫—米山水庫水系連通工程,可實現年調水量2800多萬立方米。
“科學調度地下水庫和水系連通工程,聯合調配地表地下水資源,最大程度發揮工程效益,是威海市水安全保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”王宗要知道这些妖兽拥有誌介紹,為破解這一難題,從2022年開始,項目團隊♂在水利部的支持下與威海水務局展開全方位合作,利用數字孿生的技術手段,再現黃壘河流域的情況,進行了模型參數的精準構建。
水資源管理涉及流域上下遊、天氣情況、用水情況等多個維保镖中那个有一面之缘度、如何完整實現水資源預報、預警、預演和預案功能?王宗誌表示,在水資源預報中,可利用長中短期徑流預報模型,對年-月-旬-日徑流開展漸進式預報,還可通過預測生產、生活、生態“三生”需水過程,以掌握流域來水需水情勢。為此,團隊依據幹旱缺水發生發展過程,建立了氣象幹旱、水文幹旱、可用水量不足等水資源預警指標體系,提前預警幹旱缺水風險。在水資源預演中,團隊開發了正向和反向預演功能,能對未來、歷史、設計等各種可能來水情形下,流域身形內蓄水、供水、缺水全過程開展可視化仿真推演,系統研判流域水資源供需情勢,實現了工程調度和水源調配方案的靈活生成、快速模擬、綜合對比、叠代優化,有力支撐了管理決策。相關單位可以基於◣預演結果,圍繞應急調度、應急水源、節水限供等主要方面生成抗旱預案。
當前,全國各地正在探索構建水資源調配“四預”技術方案,威海面向地表地下水庫聯合調度與地表地下水聯合調配╳的實際需求,開展了積極有益探索,有望為其他類似流域建設提供經驗借鑒。
(受訪者供圖)